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

时间:2024-07-01 11:56:11
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

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

在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,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,押韵比较自由灵活,不必拘守对仗、声律。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,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1

一、说教材

(一)教材分析

《从军行》是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品,前两句描写了边塞将士所处的环境,后两句写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;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》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,前两句以恢弘的手笔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,后两句通过写被侵占地区人民的苦盼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;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,被称为杜甫“生平第一首快诗”。该诗诗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,却又蕴含着深厚、强烈的爱国情感。本课是本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,单元主题是“为国无私”,需要学生深入了解诗人,理解诗歌情感,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发掘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。

(二)教学目标

1.认识“仞、岳”等5个生字,读准多音字“裳”,会写“仞、岳”等6个字。

2.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;默写《从军行》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》。

3.感受诗歌的意境,体会诗人的情感。

(三)教学重难点

重点:

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。默写《从军行》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》。

难点:

感受诗歌的意境,体会诗人的情感。

二、说教法:

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,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:

1.朗读法

古诗需要充分朗读、熟读成诵,有感情朗读。本课的三首古诗风格迥异,更容易在读中体会到情感的不同,因此主要采用学生跟读、有感情朗读和自由朗读等形式,要求学生在理解诗中情感的基础上读出三首诗之间的不同情感。

2.讲解点拔教学法

本课的诗都是先写景,后抒发志向或抒情,学生在读时可以感受到景物的气势,但是在情感把握上需要对诗句内容加以理解才能领会,因此我采取讲解点拨教学法,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,领会古诗中蕴含的饱满情感。

3.多媒体辅助教学法

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,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古诗相关图片,课文生字等内容,辅助教学,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,让课堂更生动。

三、说学法。

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,包括预习生字,大概了解课文内容,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。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,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,结合课后习题,进行适当练习,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。

四、说教学过程:

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,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,紧扣教材,结合教学目标,合理安排教学流程,以达成教学目标。

(一)布置预习

1.通读古诗,把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搞清楚字义。

2.了解诗人生平简介及人物轶事。

3.划出自己喜欢的诗句,思考为什么喜欢。

(二)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:

第一课时

一、谈话导入

说起战士,你们会想到什么?(自由发言)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战士有关的古诗,领略他们的风采。

二、学习生字

1.学生朗读古诗,读准字音,读通诗句。

2.课件出示生字。教师检查预习情况。重点交流的几个字:仞,摩,遗。

三、学习《从军行》

1.课件简介作者,出示对《从军行》组诗的介绍。

2.学生诵读古诗,结合注释,理解诗意。

3.师引导学习一、二句。(交代戍边将士生活、战斗的环境)

4.小组合作学习三、四句,教师引导。(“百战、穿金甲”)

黄沙万里,频繁的战争磨穿了戍边将士身上坚硬的铠甲,而他们壮志不灭,发誓不打败来犯的敌人就不回家乡。表现了战事的频繁、激烈、残酷,突出了士兵们边塞生活的艰苦。

5.入情入境,体会情感。感情朗读,读出气势,背诵古诗。

6.归纳主旨: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的战场环境,渲染了战争气氛,表现了将士们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,歌颂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。

7.板书设计:

从军行孤城遥望保卫祖国

百战、穿金甲矢志不渝

第二课时

一、学习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》

1课件出示诗人的介绍,指名解诗题。

2.自由读,体会感情,说说初步印象。(遗民、泪尽、又一年)

3.揣摩情感,有感情齐读古诗。合作学习,理解诗意。

漫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,巍峨的华山耸入云霄。(“三万里”虚指,“上”动态感觉)

宋朝百姓在胡人的压迫下眼泪流尽,年复一年盼着宋朝军队首付河山。(“遗民”)

4.有感情朗读,体会人民渴望收复失地、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,并背诵。

5.归纳主旨:这是一首爱国诗歌,前两句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,后两句描写了被占领地区人民渴望军队收复失地的心情,充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。

6.板书设计:

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

河、岳→大好河山忧国忧民

泪尽、又→渴望收复

二、学习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

1.学生自由读诗,教师指导正音。齐读。

2.课件简介诗人,指名学生讲解诗题。

3.自由发言,初步说说对诗的理解和感受。

4.引导学习,理解诗意。

剑门关以南的四川,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,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,沾湿了衣裳。(“泪”既有面对胜利的喜悦;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,饱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。)

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子,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;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。

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,纵情畅饮,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。

我们要立即动身,从巴峡乘船,穿过巫峡,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,再从襄阳北上,直奔洛阳。(诗人想象自己回乡极速飞驰的画面。“从、穿、下、向”四个动词表现了诗人迫不及待,归心似箭的心境。)

5.感情朗读,揣摩情感。

(1)表现诗人喜欲狂的词语有哪些?(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放歌、纵酒)

(2)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欣喜若狂?(浓浓的爱国之情)

6.归纳主旨: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,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。

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2

一、说教材

1、教材分析

《牧童》是人教版五 ……此处隐藏23761个字…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,通过图画再现,语言描述,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,从多方面,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2、朗读体验法

新课标指出: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,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。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,让学生喜欢读书,学会读书。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、音韵美、意境美。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。

说学法

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、合作交流、朗读体验的学习方法。

说教学过程

(一)激情引入首先采用提问式,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,那么春天在哪里呢?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?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,你们想不想看一看?播放课件感知春天,直接导入课题《村居》,随机认识“村”这个字。

(二)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首先老师范读课文,让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音,为下面学生自由读古诗做了铺垫,同桌互相认读生字、朗读古诗。其次是指导学生看图,引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字词,认读生字利用各种方法,在学习字词的时候,巧妙的理解词语的意思,最后引出诗句,进行朗读。这样由字到词到句就简单多了。

(三)在入情入境中诵读首先想象着春天美丽的景色进行朗读,其次划分节奏指导朗读,在读通顺、读出节奏感之后再进行联系生活,指导有感情朗读。最后就是引导背诵。

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把你搜集到描写春天的古诗,读给大家听一听。然后进行小结,《村居》这首诗,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,还有很多诗人曾经赞美过美丽的春姑娘呢!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。【教学意图:此环节通过积累朗读,使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学会积累。】

(四)指导书写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有3个。先读拼音,数数有几画,观察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,指导竖心旁的写法,师范写,学生练写,教师个别指导,扩词,课堂展评。

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15

一、说教材

(一)教材分析

《马诗》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,前两句描写了边塞肃杀的风光,后两句以马喻己,表达了渴望受到赏识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;《石灰吟》是明朝爱国诗人、名臣于谦的作品,托物言志,以石灰自喻,表明自己不怕牺牲、坚守高尚情操的决心;《竹石》是清朝诗人郑燮的作品,通过描写竹子的品质,表达自己刚直不阿、正直不屈的高风亮节。本课是本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,紧扣单元主题:查阅相关资料,加深对课文的理解。需要学生更多了解诗人生平,理解诗歌情感,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发掘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。

(二)教学目标

1.会写“络、锤”等4个生字。

2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;背诵课文;默写《竹石》。

3.结合注释,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,感知诗的大意,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。

4.查找资料,加深对诗的理解,了解诗的表达方法。

(三)教学重难点

重点:

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,默写《竹石》。

难点:

结合注释,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,感知诗的大意,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。

二、说教法:

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,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:

1.朗读法

古诗需要充分朗读、熟读成诵,有感情朗读。本课的古诗是三首气势坚定的诗,因此主要采用学生跟读、有感情朗读和自由朗读等形式,要求学生在理解诗中情感的基础上读出气势。

2.发现点拔教学法

本课的诗语言简单朴实,学生可以自行理解,但是在情感把握上,需要更上升一层,因此我采取发现点拨教学法,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。

3.多媒体辅助教学法

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,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古诗相关图片,课文生字等内容,辅助教学,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,让课堂更生动。

三、说学法。

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,包括预习生字,大概了解课文内容,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。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,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,结合课后习题,进行适当练习,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。

四、说教学过程:

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,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,紧扣教材,结合教学目标,合理安排教学流程,以达成教学目标。

(一)布置预习

1.通读古诗,把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搞清楚字义。

2.了解诗人生平简介及人物轶事。

3.划出自己喜欢的诗句,思考为什么喜欢。

(二)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:

第一课时

一、谈话导入。

在古诗中,一些植物或动物常被诗人赋予品格或志向,让我们走进《古诗三首》,一起来了解。

二、学习生字。

1.学生朗读古诗,读准字音,读通诗句。

2.课件出示生字。教师检查预习情况。重点交流的几个字:络,锤,凿。

三、学习《马诗》。

1.课件出示诗人简介。

2.学生诵读古诗,互相交流,结合注释,初步理解诗意。(强调“似、当”的读音)

3.指名学生解释一、二句诗意思,教师引导。

4.小组合作学习三、四句,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诗意。整体感知,为什么诗人会将弯月形容成“钩”?想象“沙如雪、月似钩”的画面。理解“金络脑、踏清秋”背后的含义。(以马喻己,侧面表达希望得到赏识重用)

5.入情入境,体会情感。感情朗读,背诵古诗。

6.小拓展:了解诗人生平志向和小故事,深入了解诗中的感情。

7.归纳主旨: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,渴望自己抱负得以施展、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学习《石灰吟》。

1.解诗题,知诗人。课件出示对于谦的介绍。

2.学生自由读诗,教师指导正音。

3.出示注释,学生互相交流、理解古诗大意。教师引导。

4.理解“千锤万凿、若等闲”的态度。(从容不迫)感悟“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”。(直抒诗人不怕牺牲、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。)

5.有感情朗读,比赛读,比赛背诵。

6.归纳主旨:本诗托物言志,以石灰自喻,表明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尚情操的决心。

7.板书设计:

二、学习《竹石》

1.解题,知诗人。课件出示对郑燮介绍。

2.学生读诗,指导正音。(强调“还、劲”的读音)

3.学生自由说说诗意,教师点拨。

4.指导理解“咬定”。(想象竹子深深扎根绝不动摇的坚定)把握“任”的表达的态度。(无所畏惧、慷慨乐观)分享诗人关于竹子的轶事,加深对《竹石》的了解。

5.归纳主旨:本诗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中却无所畏惧、坚定乐观,托物言志,表达出诗人的刚直不阿、正直不屈的高风亮节。

6.比赛诵读,一起背诵,尝试默写。

7.板书设计:

《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